聚利科技,ETC“金聚萬”的市場秩序中排名第二,在金溢科技和萬集科技紛紛進入資本市場后,聚利科技“曲線救國”,在ETC迎來歷史發展機遇的2019年終于進入資本市場。
2019年7月15日,上海華銘智能終端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華銘智能,以下簡稱:“華銘智能”)發布公告,擬以發行股份、可轉換債券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作價8.65億元收購聚利科技100%的股權。7月25日,重組事項獲證監會有條件通過。
華銘智能成立于2001年8月,于2015年5月在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主營產品為軌道交通、快速公交(BRT)等各個領域自動售檢票系統終端設備的自主研發、制造與銷售,以及場館、景點票務與門禁系統的系統集成、設備供貨與技術服務。
華銘智能最近三年主要財務數據
聚利科技成立于2001年1月5日,其主營業務為電子不停車收費系列產品以及的士車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17年8月24日,聚利科技于新三板終止掛牌。此后,聚利科技轉戰主板IPO,但最終闖關失敗,于2018年9月終止審核。
聚利科技作出業績承諾, 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6500萬元、7800萬元、8970萬元。
2018年度,聚利科技的營業收入為5.11億元,是華銘智能同年業績2.6億的兩倍,同比減少了6.63%。凈利潤為4551.09萬元,同比減少了45.63%。
與金溢科技、萬集科技近兩年市場業績表現一樣,ETC全國聯網后,市場投資下滑導致企業業績也出現下滑。
ETC行業的競爭格局主要表現為國內生產廠商之間的競爭,“金聚萬”的市場秩序中聚利科技位居第二,并且市場占有率僅略低于金溢科技。
根據公告文件顯示,通過全國ETC用戶增加量以及OBU銷量的預測得出,2017年和2018年,聚利科技的OBU銷量分別為540.71萬只和502.05萬只,市場占有率33.79%和28.59%。
同期,金溢科技OBU銷量為548.72萬只和510.93萬只,市場占有率34.30%和29.10%;萬集科技OBU銷量為189.74萬只和292.48萬只,市場占有率11.86%和16.66%。
“金聚萬”的2018年ETC市場占有率合計為74.35%。
2019年取消省界收費站國策落地執行,截止年底預計將有1億臺OBU和十幾萬臺RSU的市場需求量。
“金聚萬”中,金溢科技自2019年以來,股價增長了2.14倍;萬集科技股價增長了1.06倍,聚利科技潛力巨大。
另外,在需求迫切,需求量巨大的背景下,聚利科技也在公告中就產品產能問題進行了表述。
聚利科技2018年主要產品的產能和產量情況
注1:自有產能、自產產量統計口徑指整機組裝環節由公司完成的產量;外協產量統計口徑指整機組裝由外協廠商完成的產量;
30%的市場占有率,出貨量第二位,年出貨量約500萬臺,自有產能180萬臺。如果2019年全年OBU出貨量按照8000臺計算,聚利科技“應該負責”30%份額約2400萬臺的OBU生產。接近2018年出貨量的5倍。
聚利科技表示,2019年公司將新增一條OBU生產線,2020年新增兩條OBU生產線,共計增加OBU產能540萬只,自有產能將達到720萬只,多出需求部分將由外協廠商完成。
聚利科技表示,OBU外協工序生產的工藝要求均為成熟工藝技術,門檻較低,勞動力充足,可選外協廠商數量較多、競爭充分。外協廠商的生產能力完全可以滿足公司的未來業務的發展需求。
聚利科技表示,2018年公司主要產品OBU產能利用率均在80%以上。公司采用以自主生產與委托外協廠商加工相結合的生產模式,外協產量遠高于自有產量,隨著公司聚利大廈生產基地的完工,公司將逐步增加自主生產產能,同時公司外協工序技術門檻較低,可選外協供應商較多,外協產量遠高于自有產量的情況不會對標的公司未來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的明珠”,作為機器人產業聚集地的大灣區,利用高新技術、高效資本等優勢,推動了我國機器人事業前進,備受全國矚目。為了洞悉機器人發展態勢,促進大灣區機器人產業融合共生,2019年08月22日下午,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與信息化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機構指導下,由億歐公司主辦的大灣區機器人生態協同發展論壇,將以“融合共生·迭代加速”為主題,在北京市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序幕。在本次大會中,業界大咖將聚焦機器人的新技術、新場景、新資本和新模式等亮點,發表主題演講并進行圓桌討論,深入解讀大灣區生態環境,從“新”定義大灣區機器人,共同探討大灣區機器人的創新融合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