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網聯的成立是個大新聞,從董事會結構中可以看出民營金融機構的話語權開始主導頂層設計。此外,網聯背后代表的是龐大的第三方支付行為和數據。可以說,這就讓人聯想到與他有些類似的銀聯。不過,二者并不是站在同一個維度上競爭的。
近日,網聯選出了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13名董事候選人中7位來自央行體系各相關單位,其他6位董事分別來自財付通、支付寶、京東金融、萬達快錢等非官方背景公司。
上月底,網聯公布的股權結構也充分納入民營資本:網聯45家股東中,“央行系”及國家機構占股合計約37%,支付寶和騰訊的財付通分別持股約10%,僅次于前述機構。在公開的股東出資明細表中,未見銀聯和傳統銀行的身影。
高盛在最近一次研報中評論稱:網聯的成立,或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民營資本能參與基礎設施的搭建。
高盛指出,目前幾乎中國所有行業的的基礎設施,都是由國有企業和政府機構建造并所有的。清算系統屬于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主要負責銀行間清算的銀聯是由央行和國有銀行控股的。所以,如果這次網聯為代表的民營資本入股基礎設施可行,或許會對行業未來的政策方向和市場參與情況帶來不可估摸的影響。
高盛認為,這回第三方支付公司能被納入到網聯的所有權結構和決策機制,或許是因為監管層認識到,要在互聯網時代要做好金融監管,就必須和金融科技公司緊密合作——因為這些企業才是真正掌握技術的。這些都將為民營資本進入下個時代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帶來機遇。
第三方支付資金流,繞著銀聯走
監管層想推出網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此前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直連銀行的方式繞過銀聯,自己承擔了清算的職能,使得交易透明度降低。
這里的透明度降低,是指對央行的透明度降低。打個比方:如果你早晨在全家買包子,全家店員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從你某寶賬戶劃走兩塊錢。這筆交易內容某寶是清楚的,但是央行不清楚。
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周昕近期撰文指出:
直連模式下,支付機構可以憑借其在眾多商業銀行開立的備付金賬戶,在自己的賬戶體系內完成資金的跨行清算,使得發卡銀行無從還原真實的交易場景,信息流和資金流都脫離監管。
這對于反洗錢、影子銀行監管和金融安全穩定帶來的風險會較大,也會存在合規隱患。
據財新早期報道,一位央行人士曾透露,建設這個平臺(注:網聯)的目標是解決跨行問題……這樣第三方支付機構就沒有其他理由直連銀行。
待網聯平臺完全建成后,理想狀態是,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交易都要通過網聯清算,備付金托管行或央行能清楚資金流向,這樣一來,央媽也就放心了。
只是目前網聯的業務范圍和角色定位,還不完全清晰。下圖是高盛推測的網聯全面推進實施后的兩種可能情景:
上方流程圖顯示,在用戶通過銀行卡進行第三方支付情況下,高盛認為網聯將作為清算機構參加到交易中;
下方流程圖顯示的是,在用戶通過第三方支付賬戶余額直接向商家的第三方賬戶進行付款時,網聯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還不完全清晰。
是否hold得住“雙11”?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朗小迪,網聯的體系都是照著銀聯來做的。但現在的網聯系統還不盡完善——也就是說,現在的系統是能跑起來,但未來是否能應對國人的“雙11”狂歡或春節“微信紅包”的交易高峰,還是未知數。
據財新2016年8月獨家報道,網聯建成后,央行希望峰值期處理業務速度可達12萬筆/秒。但就在2016年的“雙11”當天,支付寶的支付峰值已達到12萬筆/秒……網聯將如何處理大規模高并發交易,也是網聯即將面臨的技術挑戰。
與銀聯是競爭關系?是,又不全是
此前有評論稱,網聯和銀聯業務存在重疊,因為,根據央行下發《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簡稱“209號文”),網聯只是切斷支付機構和銀行的直連,并沒有說不能接銀聯,所以確有業務重疊的地方還未明晰。
當被問及,“是否認為將來銀聯和網聯會是競爭關系”時,上述業內人士想了一下,回答:肯定是競爭關系,但是他不認為這僅僅是銀聯和網聯二者之間的競爭。
國家清算系統包括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超級網銀、銀聯系統、城商行資金清算系統、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等。
“所以我覺得,未來網聯會在一個更大的范疇內與這些清算系統競爭,而并非狹隘地理解為僅僅是與銀聯的競爭”,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銀行與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銀行即服務。
2019年6月14日,億歐智庫研究院將在“2019丨全球新經濟年會·金融科技峰會”上發布《2019開放銀行與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深度解讀金融科技賦能開放銀行的融合與落地應用——上海·虹橋·世貿展館邀您見證!搶票鏈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