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第三方支付風云變幻始于2014年,標志性事件是“微信紅包”,自此,第三方支付格局驟變,支付寶一直穩穩當當的頭把交椅開始動搖,線下刷卡支付批量向線上轉移,從事支付業務的機構在創建行業地位的同時開始構筑越來越多的的金融場景,最引人注意的是2016年支付牌照的收購熱潮,一時間將行業推向分口浪尖。
國內267家持牌公司構成的第三方支付版圖,正迎來技術路徑競爭、綜合金融場景構筑、資本市場進階這三大變局。
借殼受阻后的8個月,銀行卡收單巨頭支付正式揮別重組道路,轉戰獨立IPO:其在上周五進行了預披露,擬發不超過4001萬股登陸創業板。要知道在此之前,登上A股的13家支付公司大多都是通過被上市公司收購或者參股的形式,變相躋身二級市場。如果此番拉卡拉順利入場,將成為國內第三方支付以主營業務獨立上市的第一股。
在筆者看來拉卡拉支付的招股書本身,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支付技術變革簡史。回溯拉卡拉支付近幾年的經營指標,個人支付收入從14年高峰時期的2.39億元,滑坡至15年的2.11億元,而去年的前三季度甚至較上年末幾近減半,只有1.11億元;但值得一提的是,其收單業務的收入卻還是以每年數億元的速度保持高位增長。
那么從14年開始,到底發生了什么?如果你還記得,14年末,微信對標支付寶弄出了個微信支付,并在15年除夕當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祭出了“微信紅包”這一小額轉賬利器,瞬間撬動數億級的綁卡量。這為后來微信支付在移動支付領域與支付寶平分秋色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而這整一件事的意義在于,電商、社交等互聯網巨頭從彼時全面覺醒,他們意識到“支付”對于自身分羹龐大的消費市場、乃至于將來以此來布局金融版圖的戰略意義。從14年開始,互聯網巨頭開始以龐大的用戶為基礎,對新興支付模式進行探索,個人支付業務領域開始發生質的變化——用戶習慣由線下刷卡支付,批量向線上網絡支付轉移。
傳統的銀行卡收單機構當然不會白白拱手讓出江山,開始盡可能地瞄準移動支付大勢,推出契合新技術、并且便于商戶受理終端升級的產品。這也就是拉卡拉支付在招股書里,用了大篇幅闡述的擁有掃碼支付、NFC閃付功能的智能POS,以及可穿戴設備智能支付手環等適應新興支付技術及支付場景的迭代產品。
以上就是第三方支付領域已經經歷和必將持續經歷的業務模式與技術路徑雙升級。而第二個正在發生的變局,是第三方支付在主營業務支付上,構筑的金融場景越來越多。而拉卡拉集團幾乎可以成為走綜合金融之路的樣板之一—其在招股書披露,除了擬上市的主體支付公司,拉卡拉還下設小貸、眾籌、征信等控股或參股子公司,成為金服板塊,主營增值金融等業務。
事實上,從15年開始,就已很難再把第一梯隊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們,僅僅定義成單純的收單機構了。除了這一次準備破門A股的拉卡拉,支付寶、財付通、快錢、匯付天下等,都背靠不同資源、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從不同的優勢角度切入同樣一條綜合金融業務鏈條——這個商業鏈條囊括企業精準營銷、企業銷存電子化、企業賬戶托管、企業評級、企業或個人征信、小微或個人授信、基金代銷、現金管理等,撬動著從支付衍生出來的各種業態。
拉卡拉集團的野心可能更大一點,不滿足于創業業務板塊,而是還會利用資本,參股或控股其他金融機構。按其董事長孫陶然的說法,拉卡拉正在謀劃與其股東聯想控股一起發起聯信證券,還參股了包頭農商行,未來還會有類似的運作來拓寬金融版圖。
綜合金融場景的構筑,是第三方支付正在發生的第二個變局。
最后一個變局,是第三方支付發展十余年之久后,行業優勝劣汰帶來牌照的收緊,已經成熟企業向資本市場的集體進階。在前三批支付牌照都延期續牌后,央行6月份才會公布第四批支付機構的續展結果。而在新牌照已經全面停發的眼下,第三方支付殼價格水漲船高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就在去年上半年,一張經營范圍為全國,業務范圍囊括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的“全牌照”,裸牌(不含備付金)賣到3億元。而現在,在筆者的朋友圈中,一張不含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的三大支付業務牌照,賣到了7.5億元。去除里面的1億元備付金,實際裸牌價格去到了6.5億元。
成倍漲價。而有這一行業的老兵告訴筆者,源頭上收緊入場者、存量的價格被市場認可、優秀的先行者開始對接資本市場,這是一個市場趨于成熟的表現。孫陶然的判斷則更為樂觀,他認為從今年開始,會迎來一波第三方支付上市潮。
總而言之,第三方支付,三大變局已至。
銀行與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銀行即服務。
2019年6月14日,億歐智庫研究院將在“2019丨全球新經濟年會·金融科技峰會”上發布《2019開放銀行與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深度解讀金融科技賦能開放銀行的融合與落地應用——上海·虹橋·世貿展館邀您見證!搶票鏈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8